5.12十周年 | 探秘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,一次体验终身受益!
20世纪以来,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,遍布除贵州、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市区。
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、强度大、震源浅,分布广,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。1900年以来,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,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%;1949年以来,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,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,造成27万余人丧生,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%,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,房屋倒塌达700万间。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。
每次地震来临,我们总是不知所措,提心吊胆;这是没有安全意识、地震常识知识,没有进行过安全教育训练导致的。
一切安全教育训练都是防患于未然,“宁可千日不震,不可一日不防!”
【防灾减灾教育】地震知识科普、实景体验
在第十个国家“防灾减灾日”来临之际,中建城建公司本部全体员工来到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。在模拟的地震灾害环境中,开展地震常识科普教育、应急逃生技能培训。
走进基地
教官结合视频宣传片,详细介绍地震形成的来龙去脉,国内国际近年来发生的地震情况,国家救援队参与地震救援的光荣业绩,以及地震发生时自救互救的基本常识等。
参观荣誉室,由救援英雄讲述地震救援背后的感人故事,一张张照片真实再现灾难的残酷与人心的善良。作为旁观者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让我们为之动容的时刻。通过与救援英雄的对话,了解他们职业的艰辛。学习他们的英雄事迹和纯洁的道德感和国际主义、人道主义精神。
为了让大家真实感受地震,特意安排了一场模拟地震的4D体验。4D技术带来的逼真效果,倒塌的建筑、煤气泄漏带来的火灾和爆炸、立交桥的突然扭曲和倒塌,一个个画面将地震的恐怖展露无遗,员工们也真切感受到地震带来的恐惧感和巨大的破坏力。
在教官的带领下,大家进入6700平方米的废墟训练场,倾斜的楼房、遍地瓦砾、折断的水泥预制板、裸露的钢筋让人有些望而生畏,电视里汶川、玉树等地地震救援现场的一幕幕不断上演。
员工们勇敢地攀登“震后”倾斜的“危楼”,真实感受地震袭击时的眩晕,学习地震来临时的逃生技能。
走进救援训练基地的仓库里,现场学习地震逃生的一些常用知识,观看体验各种地震救灾的装备,如声波生命搜索仪、液压动力站、气瓶呼吸器、车载发电机、海事卫星等。
NO.1: 震时就近躲避,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,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。这是因为,震时预警时间很短,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,再加之门窗变形等,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;如果是在楼里,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。但若在平房里,发现预警现象早,室外比较空旷,则可力争跑出避震。
NO.2: 躲在室内结实、不易倾倒、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,开间小、有支撑的地方;室外远离建筑物,开阔、安全的地方。
NO.3: 应趴下,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,脸朝下,不要压住口鼻,以利呼吸;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;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,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,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。
NO.4: 低头,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,有可能时,用身边的物品,如枕头、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;低头、闭眼,以防异物伤害眼睛;有可能时,可用湿毛巾捂住口、鼻,以防灰土、毒气。
NO.5: 不要随便点明火,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;要避开人流,不要乱挤乱拥。无论在什么场合,街上、公寓、学校、商店、娱乐场所等,均如此。因为,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,反而可能因跌倒、踩踏、碰撞等而受伤。
■
划重点:基地简介
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
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凤凰岭,建筑面积2.2万平方米,功能齐全、设施先进,是专业化、规模化、现代化、国际化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,可模拟多种救灾环境和场所,开展搜索、营救、紧急处理、指挥等内容的培训,该工程由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承建,2007年8月竣工,荣获“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”、“北京市文明安全工地”等荣誉。
中建城市建设!
建设美丽城市!
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!
开启新征程、续写新篇章!
内容来源丨公司工会、团委
审核人丨王宏
责任编辑丨中建城建新媒体工作室
猜你喜欢↘
行为安全丨打造平安工地,城建公司“行为安全之星”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